音樂選秀類節目如何破局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
今年暑期檔,音樂類選秀強勢霸屏,老牌綜藝《中國新歌聲》第二季、《快樂男聲2017》回歸,新晉品牌《明日之子》《中國有嘻哈》異軍突起。
從目前來看,顯現出網絡綜藝趕超電視節目的趨勢。在綜藝節目中份額最重、體量最大的音樂類綜藝,想要持續圈粉並屢造爆款,勢必要走出現有困局,在創新上多尋求突破。
困局受限於傳統模式
如果說,2005年的《超級女聲》讓音樂綜藝迎來瞭首次井噴,那麼,《好聲音》系列的出現則煥發瞭音樂綜藝的第二次新生。但和《超級女聲》不同的是,作為一檔坐擁成熟模式的版權節目,《好聲音》的成敗都與此有關。版權節目對於模式的不斷重復,很快讓節目形態顯出疲態,雖然制作方試圖扭轉這種審美疲勞,但有著版權的固定架構,單依靠微調很難在呈現上顯示出明顯創新。
困局選手和曲目資源匱乏
從《超級女聲》起,“草根選秀”深植於每一檔音樂選秀的核心,但隨著各類選秀綜藝的不斷壯大和深挖,選手中真正意義上的“草根”及“素人”鳳毛麟角。
對應“人才荒”的同時,音樂原創也成瞭大問題,選手沒瞭原創作為支持,從60後到00後的選手,唱的卻是清一色的熟悉旋律,曲目的高重復率對觀眾無疑是一種折磨。
困局造星持續力不足
李宇春、周筆暢、張靚穎、吳莫愁、吉克雋逸、張碧晨……,超過10年歷程的音樂選秀,卻打造不出成比例的後起之秀。除上述可以為廣大民眾所認知的名字之外,並無更多大眾范圍內知曉的樂壇明星,在近5年內,通過選秀節目走上明星之路的選手更是少之又少。目前的局面是,大多被包裹在素人包裝下的選秀“回鍋肉”,在跑通告般地亮相於各大選秀後,便銷聲匿跡重返民間。
1
類型化選秀成新寵
然而,亮相網絡平臺的《明日之子》和《中國有嘻哈》,卻在今夏異軍突起。從這兩檔成功案例不難發現,類型化的音樂類選秀成為時下新寵。
無論是以嘻哈音樂為主題的《中國有嘻哈》,還是區分美顏、獨秀、魔音三大“賽道”的《明日之子》,對於音樂和選拔主題的核心內容進行整頓,突破選秀節目類型化的固有次元。
《明日之子》中,導師華晨宇,並未因自身的出身正統而對其他兩個選手保有成見,相反,他更真誠教導選手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賣點,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”。這種人文般的溫暖,讓《明日之子》漸漸走紅。
導師是明星更是流量
吳亦凡、楊冪、薛之謙、華晨宇,他們任何一人都能在粉絲間卷起千層浪,更何況讓吳亦凡沖破偶像壁壘,轉型做嘻哈音樂制作人;讓楊冪忘卻自己演技不過硬,卻對素人選手們指指點點;讓薛之謙暫別段子手的大眾屬性,獻出真心好好扶植原創。這些導師們,自有標簽帶來的話題性和流量包,在傳統音樂選秀中,是難以施展開拳腳的。其中,吳亦凡的表現最為出色,將嘻哈這類尚屬地下性質的音樂類型,通過一檔網絡綜藝引發全民熱議,他的流量擔當功不可沒。
面對新受眾的口味定制
受眾的年輕化,無疑對節目的成績單起到決定性影響。如何區別於電視制作而呈現更多“網感”,當是目前節目制作最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。
記者詢問過一些《明日之子》的“超齡”受眾後發現,《明日之子》中諸多讓人一時無法消化的“網感”表達,卻勾起觀眾好奇心。例如魔音賽道中,二次元虛擬歌手“赫茲”的出現,讓一個“紙片人”占據一個晉級名額,這本身打破常理的設置的確讓人眼前一亮。記者梅冬妮
1
支招
2
2
支招
支招
3
支招
3
支招
SourcePh" >
8D56A1183DD82246
留言列表